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党建扶贫 > 正文
    购物车
    0

    陈家庄革命遗址解说词

    信息发布者:jingplay
    2017-05-31 11:19:07    来源:陈家庄村新媒体编辑部   转载

    各位观众:

    大家好!欢迎你们来革命老区陈家庄参观。

    陈家庄村是运城市颇有影响的革命老区村,地处稷王山东麓,全村10个居民组,1168口人,耕地面积4800亩。在新中国成立前是稷王山革命根据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被誉为河东的“西柏坡”。2009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13年被命名为“山西省首批党史教育基地”;2015年被定为省级美丽宜居试点村;2016年陈家庄“太岳三地委旧址”被列为山西省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共稷麓三区区政府、中共稷麓县委县政府、太岳三地委、三专署、太岳军区三分区司令部等党政军机关在这里驻扎过;嘉康杰、柴泽民、金长庚、席荆山等一大批河东革命先驱都曾在这里居住,从事革命工作。至今留有三十多处革命遗址。近几年来,陈家庄村党支部、村委会多方筹措资金,修复了部分革命遗址。他们的目标是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把陈家庄村打造成为闻喜县一流的“农林科技示范村。红色旅游景点村,生态环境文明村,休闲娱乐度假村”。

    一、稷麓英烈纪念广场

    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是稷麓英烈纪念广场。

    稷麓英烈纪念广场是2015年11月破土动工,于2016年4月底完工,总投资180万元,广场分为三部分:后面是纪念馆,建筑面积310平米,主要展示中共太岳三地委(运城市委前身)、稷麓县、闻喜县的革命斗争史料,是开展爱国教育的主要场所;中间是英烈纪念碑,纪念碑总高度是14.8米;前面是停车场,两边是绿化带,总占地面积是7000平方米,原来这里是深沟,整个广场是把深沟填平后而建成的。

    二、崔斗臣故居

    这里是崔斗臣故居,占地面积400平方米,正方三间,坐北朝南,东侧三间厢房,正北是箍瑶。建筑面积120平方米。

    崔斗臣,1892年3月9日出生于陈家庄一个贫寒家庭,1910年考入运城省立第二中学,受梁启超的《中国魂》、谭嗣同的《仁学》等书籍影响,很快接受了民族主义革命的新思想。1914年省立二中毕业后,应聘到解县模范小学任教。1920年回到闻喜,因受新文化运动启发,决计再留闻喜任教,与旧势力进行斗争,在青年学生中大力宣传推行新思想、新文化、并指导进步学生组织革命活动。1923年受嘉康杰之邀,到堆云洞平民中学任教,培养了一批革命英才。1924年任东镇三高校长,倡导学生用白话作文、写诗,阅读新杂志,开展平民教育。1927年参加了以共产党人领导的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的北伐军,不久又到南京图书馆工作。

    1930年后,他先后在运城省立二师、二女师及私立菁华中学任教,并在菁华中学担任过校长,为党做了大量的工作。他在教育上的卓越表现深受人民崇敬,与嘉康杰、张吉辰三人被誉为“晋南三辰”,国民党当局认为他是共产党员,1934年2月将他逮捕,押止太原监狱,家中风闻他被枪杀,特设灵祭。幸喜得共产党地下组织及友人支应遴等多方营救,两个月后得以释放。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正式参加了革命工作,1938年8月任浮山抗日民主县政府县长,1939年3月担任山西第五专员公署教育科长。1943年9月由裴丽生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到延安中共中央党校二部学习。1945年10月党校毕业后,担任晋冀鲁豫边区教育厅副厅长,次年9月担任太岳行署教育处处长。1949年太原解放后担任山西省文教厅副厅长,兼任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主任、省文史馆馆长。1952年冬,他陪同班禅赴五台山,不幸坠马身残,但仍带病工作,1960年1月27日因病治疗无效,与世长辞,享年69岁。崔斗臣一生著书颇丰,是河东新文化运动倡导者之一,是河东无产阶级教育家的先驱,又是三晋著名的文物专家和文物鉴定家。

    崔斗臣一生,光明磊落,清正廉洁,大儿崔青被日寇杀害,二儿子在乡务农,表现了共产党人无私奉献的优良品德。

    三、太岳三分局电话局旧址

    太岳三分局电话局是1947年春建立的,地址在堡子内面张永顺家上房内,局里有领导三人,朱教导员、张局长、丁股长。局内设有办公室与总机室,局中有话务人员5名,另有外线作业、勤务人员20余名,分别住在堡内其它农户,灶房设在崔斗臣先生正院。库房在崔斗臣先生的前院用来储存电线、电话配件、线路器材等,为了运输通讯器材军需物资之需,还备有三匹骡马以供使役,在战争年代从事电信工作,保密工作尤为重要,“北海”、“南海”是曾用过的传呼暗语。

    电话局的旧址是清朝道光年间的老建筑,具有一定的文物保护价值,该房东张永顺的大儿子张有娃,1939年就参加抗日新军二一二旅,后来又到康支队五大队担任队长,1944年农历正月初四日,在参加攻打汉奸王成元大队所占的庙坡山战斗中壮烈牺牲。

    四、中共稷麓县委会及晋南报社旧址

    这里是中共稷麓县委会及晋南报社旧址,该院落是陈家庄村进步人士李文斌先生的住宅,是一个四合头院,仍是原貌。

    稷麓县是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建立的一个抗日政权。1942年夏,是以闻喜四区和夏县四区的基础上建立的,后扩大到安邑、万荣、稷山、新绛县的一部分,最大时共8个区,1947年7月,河东各县相继解放后宣布撤销。先后担任稷麓县委书记的有张希文、王立中、闫家德、杨作杰。抗战期间,王立中书记曾在这里秘密居住,抗日战争胜利后,县委机关公开挂牌,代书记王杨,县委书记杨作杰先后住在这里,东北角的小窑洞是县委书记的卧室,东边的小窑洞是县委书记的办公室,条件十分简陋,南边角上有一个窗口,内设桶形能够转动的设备,是用来传送信件、报纸和送饭用的,院门一般不开,这也是战争年代保护领导干部的一种安全措施。

    正北两孔窑洞由房东居住,其余窑洞是县委机关勤务人员使用。

    正西三间厢房是晋南日报社编辑部。“晋南日报”是中共太岳三地委的机关报,创办于1947年6月,实际7——10天出一期,报社社长徐一贯并兼总编辑,后来担任太岳日报的总编辑,解放后担任山西日报、山西农民报的主编。印刷厂在耀朝忠家的窑洞中,“晋南日报”于1947年12月停刊。

    五、晋南土改工作会议旧址——陈家庄大窑洞

    陈家庄有窑洞千余孔,但大窑洞闻名三晋。

    陈家庄大窑开凿在村中的一个黄土崖上,坐北朝南,宽7.8米,高6.5米,深25米,四套骡马车可以在内回过头,大窑洞开凿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那一年天下大荒,“饥馑相望,饿殍盈途”。陈家庄村首福号称赵善人,为辟吉地,而造家庙,出其储粮,以斗谷斗土的代价,接受一批丐民,历经九九八十一天,终于完成这一善举。

    在稷麓县委县政府及太岳三地委在陈家庄驻扎期间,大窑洞作为礼堂和会场充分发挥了它的历史作用。1945年12月,中共稷麓县委会在大窑洞中召开了党政领导及各区、村干部会议,部署反霸除奸,减租减息工作会议。1947年5月27日中共太岳三地委在大窑洞召开了晋南各县县委书记、县长、农会主席参加的晋南土改工作会议,中共太岳三地委书记柴泽民主持会议,太岳区宣传部长李哲人做了动员报告,史称“陈家庄会议”。此后,陈家庄大窑洞名传河东。2009年新华社记者慕名前来考察,他评价陈家大窑堪称“三晋第一窑”,如今,陈家庄大窑已成为历史文物和红色教育基地,前来参观者络绎不绝。

    六、太岳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部

    太岳三分区司令部驻在赵套师的三进院,正北有窑洞三孔,东西各有三间厢房,院内有一地道,百十米长,通往大沟,如今地道出口已被填平。

    1945年7月太岳五分区司令部从中条山迁来陈家庄,司令员是孙定国,副司令员王墉,1946年太岳五分区改称太岳三分区,孙定国司令员升任太岳军区司令员,由王墉担任司令员,李明如为副司令员,政委柴泽民,政治部主任王观朝。所属部队有55、56和58三个团。

    55团团长陈捷第,政委李挺,副团长樊马义,政治部主任郭安选。这个团是由九支队、稷山县抗日游击队、汾南游击队合编。

    56团是由康支队和基干团合编。团长先后为李明如、盛克和北沙,政委先后为尹本礼、马骧云和吴成德,副团长崔晓涛,参谋长文荣德,政治部主任先后为赵敬斋、王震东。1947年8月1日升编为8从24旅71团。

    58团由十支队,吴仲六四支队和安邑县大队合编,团长先后为吴仲六、北沙,政委是吗骧云、肖平,参谋长是权纯。该团1947年3月调归第二军分区。

    1947年8月以后,三分区司令员为李明如,政治部主任车敏樵军分区将55团改为47团,又将平陆独立营、安邑独立营和其它游击队合编为49团,团长翟晓涛,副团长陈青林,参谋长张鸿博。

    1948年4月又将安邑、新绛、猗氏独立营及夏县民兵合编组建了48团,团长樊马义,政委郭安选,副团长杨克勤。此时太岳三分区下辖47、48、49三个团,1948年5月,解放临汾时,太岳三分区所辖三个团及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机关升编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5纵队45旅,1949年全军统一番号改为62军186师,此后,第三军分区再未建立正规部队。

    太岳军分区在陈家庄设有司令部、政治部、以及军需处、教导队、宣传队、电台、监狱、卫生队等下属单位。

    太岳三分区在陈家庄先后驻扎3年,中间的窑洞为王墉司令员的卧室,右边角的窑洞为李明如司令员的卧室,东西厢房分别为作战部、参谋部办公室。

    七、中共太岳三地委旧址(三分区政治部)

    中共太岳三地委是由太岳五地委、条西地委演变而来,地委书记柴泽民,副书记席荆山、李志敏,地委委员有金长庚、张学钝、王墉、张铁民、闫家德、张呼晨、韩洪宾、王观朝、张子连、白涛、贾启允、王炯、樊执中、张天珩等,秘书长白峰,下设有组织部、宣传部、城工部、社会部和民运部。组织部长贾允,宣传部长先后为张铁民、王炯,社会部长张子连,民运部长韩洪宾。

    中共三地委所属有安邑、解县、临晋、猗氏、万泉、荣河、闻喜、夏县、平陆、芮城、稷河、绛南、永乐、永虞等14个中共县委和中共运城市委。据1948年初统计,三地委共有56个区委,481个支部,4071名党员。

    中共太岳三地委于1945年7月从中条山迁来陈家庄,1948年春撤离,几年来,地委领导全区军民支援部队作战,发展农业生产,开展土地改革,反奸清算,减租减息,大力发展“三查三整”的整党整风运动,整顿了各级党组织,发展了一批党员。1947年底,运城解放。运城地区是全国解放最早的地区之一。成为解放大西北、大西南的可靠后方,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地委在陈家庄期间,机关驻地在赵元的四合头院上房里,同时三分区政治部也设在该院,柴泽民、王观潮、北沙、吴成德等领导干部都曾在这里居住办公,冀南银行办事处一度也在此院两厢房。

    这座房子是嘉庆年间修建的,距今已   年,现被列为山西省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八、河东特委旧址——洞洞门内

    洞洞门是陈家庄村现存最古老的建筑,该建筑是康熙十三年修建的,距今已370余年,用青砖修筑的墙体上有许多圆形小孔,留下了战争年代的弹痕,过门石上深深的凹痕,是独轮车年长日久磨下的印记,洞洞门的上方雕刻着“处人由义”四个大字,表明了楼里主人做人办事的行为规范,原来洞洞门上面的檐瓦已经破烂不堪,里面的墙体几乎坍塌,2013年村委会筹措资金进行了翻修。

    紧邻洞洞门的右方是我村首任支部书记李建文的住院,原来他家的门也在洞洞门里。

    1936年5月,河东党的领导人嘉康杰,组织中条山暴动失败后,遭阎锡山省政府通缉,逐化名李之静,住在陈家庄翟肴上庄杜小银家,以扛长工为名,从事党的工作。金长庚住在仇辅臣家(他们是同学,都是嘉康杰的学生),结识了村里很有名望的李建文,并发展为地下党员,后来又发展了赵云炎、李福屯等5人加入了党组织。1937年8月在金长庚、白涛组织领导下,村里成立了党支部,由李建文担任支部书记。同年10月嘉康杰和金长庚同河东特委接上关系,遂把李建文家作为党的联络站,由李建文担任联络站站长,负责传送情报,接待安排党的领导干部。此联络站一直坚持到1945年,先后接待安排过柴泽民、席荆山、张希文、王立中、赵宜轩、杨作杰、樊马义、王建吾、董启民等许多党政领导干部。

    1940年冬闻喜地下县委被暴露后,县委书记杨作杰遂把县委机关秘密迁移到李建文的后头院窑洞里。杨作杰以开药铺为名,从事党的工作。1941年6月时任中条地委书记的席荆山也通过李建文的联络站被安排住在王文中家,伺机同柴泽民接头联系。为了保证领导干部的安全,李建文动员洞洞里几户人家,秘密开凿了一条几十米长的地道,通到村外面,一旦有紧急情况,就可以从地道里出去。李建文一家有4个地下党员,他是联络员,大儿子、二儿子是警卫员,二儿媳是服务员,他们一家为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

    九、上庄反击战孙志国指挥所旧址——祖师庙

    解放前,陈家庄村建有许多大小不等的庙宇。即:行祀庙、关帝庙、娘娘庙、夫子庙、药王庙、祖师庙等20余个。随着时间的变化,大多数庙宇倒塌损毁,现存庙宇只有关帝庙、娘娘庙和祖师庙。

    祖师庙位于村北高岭,四面临空,其势突兀,高下悬绝,东望桐城,西瞻稷峰,南眺涑水,北依峨嵋岭,庙宇四周,苍柏掩影,肃穆壮观,庙里供奉道教先祖,真武大帝,镇邪除恶,护土佑生。

    1945年春,阎锡山部队进犯稷麓革命根据地,我太岳军区五分区部队予以反击,指挥部设于祖师庙。孙定国司令员运筹帷幄,指挥作战;柴泽民政委、王墉副司令员亲临前线。上庄一役,击败闫匪,以陈家庄为中心的稷麓革命根据地得以巩固。尔后,地委党政军机关陆续驻扎我村,陈家庄成为河东革命指挥中心,名播晋南,祖师庙实乃我村沧桑历史之见证,珍贵物质文化遗产之翘楚。不但是一处靓丽景点,也是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在这里还发生一起李生华单抢劫粮车的故事。1945年夏季一天,阎匪三十四军一个班赶着马车来我村抢粮,准备拉往北垣。我村民兵队长李生华发现这一情况,立刻从家里拿出步枪,但只有三发子弹,他急中生智,拿出家里存放的鞭炮和洋铁桶,急忙向敌人追去,他从小路上到祖师庙,看见敌人赶着两辆马车正走到半坡。他“嘭嘭”放了两枪,接着把鞭炮放在洋铁桶里点着火,鞭炮“噼里啪啦”的响起来,敌人不摸虚实,认为游击队来了,丢下粮车慌忙逃窜,他把劫下的粮食归还了受害群众,两匹骡马交给了县政府,受到了赵宜轩县长的嘉奖。

    十、孙兴华烈士就义地

    这里名叫牛王疙瘩,是孙兴华烈士的就义地。

    孙兴华,又名学娃,闻喜县小柏肴人,1892年3月12日生。1936年8月,经嘉康杰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是稷王山一带农村发展最早的共产党员,也是嘉康杰同志在稷麓地区发展党的组织,开展革命活动的重要助手之一。

    1938年2月,日本侵略军占领了闻喜城后,孙兴华与仇辅臣,李海泉等人在陈家庄皇甫庄筹建了农民抗日游击队,他担任参谋,人数发展到七,八十人,经常活动于稷王山麓,铁路沿线,狠狠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后来奉党的指示,将这些游击队员分成两批输送给晋豫边游击队和八路军黄骅支队。

    1939年12月,闫锡山发动了“晋西事变”,大肆抓捕共产党员和抗日民众,白色恐怖十分严重。孙兴华不顾个人安危,传送情报,护送伤员,保存秘密文件和枪支。不断为“康杰支队”筹备粮食,搜罗枪支,被誉为康杰支队的“供给部长”。

    1943年农历3月6日晚,孙兴华得到“日军要扫荡”的可靠情报,急忙将住在自己家中的柴泽民隐藏到小柏肴旁边的壑肴。第二日天色将亮,日军突然袭来,砸开他的院门,闯入家中,把孙兴华抓住,逼他交出八路军保存的枪支和文件,交出联络站上下联系人的名单。孙兴华同志昂首挺胸,大义凛然,任凭敌人欺骗引诱,严刑拷打,始终不透露一个字。后来日寇把孙兴华带到陈家庄村,又裹挟一些村民,把他们押到牛王疙瘩上,将其杀害,孙兴华享年50岁。同日,日寇还在翟氏家庙前杀害了游击队员赵虎虎。

    2006年10月3日,柴泽民来到陈家庄,看望过去的老战友,并应邀题写了“孙兴华烈士就义地”,陈家庄村委会在此立碑,以示纪念。

              十一、牛王疙瘩瞭望哨所

             牛王疙瘩是陈家庄村的制高点,海拔684米。东可看到闻喜、下丁到陈家庄的主干大道,西可俯视拍林方向的路口,南可瞭望后堡头,沟东方向,北可监视吕庄方向进村之路口,实属易守难攻的军事要地。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这里一直是游击队、民兵站岗放哨的场所,一旦发现敌情,则用消息树传递信息。如敌人从东来,消息树则倒向西方,敌人从北方来,消息树则倒向南方。在战争年代,牛王疙瘩瞭望哨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1939年农历七月初五,我哨所发现刘家场炮台的七八个日本鬼子欲进我村抢掠,我执勤游击队员,急忙将情况报告给住在村里的游击队长李海泉。他立刻带领游击队员隐蔽在村口的高岭上,鬼子刚从坡口下来,游击队员连连射击,鬼子不摸虚实急忙撤了回去。

    1945年3月18日,稷麓县大队战士李发贵同另一名游击队员在此站岗放哨。忽然发现, 闫匪军30余人从下丁方向朝陈家村走来,他让另一名战士立即通知县大队的领导。谢排长带领20余名战士从杨家庄岭上包抄过来,战士们像猛虎一样向敌人冲去,李发贵也冲了下去。敌人措手不及,连忙向下丁村退去。李发贵冲在最前面,这时一颗罪恶的子弹射进了他的腹部,经抢救无效,壮烈牺牲,是年23岁。为保卫革命根据地而奉献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解放后,党和政府追任为革命烈士。

    如今,山西喜善林业公司在牛王疙瘩上建设了800立方的蓄水池,用来浇灌3000亩杜仲树。战时的哨所在新时期又发挥其建设新农村,绿化磨盘岭的作用。


             十二、太岳三分区 骑兵连旧址

    太岳三分区骑兵连 驻 在李军骑的宅院里。李军骑,1963年3月29日生,因部队骑兵连曾在此院住过而得名。他1979年考入海军第二炮兵学院,1983年大学毕业获学士学位,历任连队指导员、工程师、技术室主任,高级工程师,海军某实验基地测试中心负责人,海军专业技术大校军衔,导弹技术专家,现享受副军级待遇。

    骑兵连旧址分为两个部分。前院当时是马厩,是饲养马的地方。院西边原来有3孔固窑,两孔固窑里喂马20多匹,一孔固窑里是骑兵连战士居住的地方紧靠后院门前,是一口池塘,供军马饮水之用。内院正面三孔窑洞,偏北两孔窑洞为房东居住,东边一孔窑洞是骑兵连连部,住有张连长,贾斌指导员等领导。

    骑兵连担当三分区司令部转运军需物资及侦察任务,于1947年4月驻 在此地,同年12月解放运城时撤离。

    在这里还发生一个非常感人的爱情故事。

    在骑兵连附近有一李姓姑娘,名叫李娇,家境贫寒,只上了一年学就失去了读书的机会。15岁就到赵家 当了童养媳,那是女婿才8岁。李娇身体瘦弱,但有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他每天5点就起床,打扫庭院,伺候一家的饮食起居。她很喜欢读书,每次都 求隔壁同龄上学的女友把学堂里认得字教给她。一次女友把一本书送给她,她高兴极了,藏在枕头底下,家里人都睡觉了,她就偷偷拿出来读。有一次她读书的时候被婆婆发现了,把她狠狠地打了一顿,即使这样她也没有放弃过。后来村里来了共产党,八路军,宣传穷人翻身求解放的道理。三分区的宣传队还演了“白毛女”“小二黑结婚””兄妹开荒”等现代戏,使她的心灵萌发了反抗封建社会的意识。在区政府的支持下,她解除了婚约,毅然决然地离开了赵家,还担任了村妇联干部。她经常到骑兵连帮助战士们喂牲口,一来二往认识了贾指导员。贾指导员是位老战士,也有文化,时常教她读书识字,渐渐地李姣对贾指导员产生了爱意。

           1947年81日,三分区部队升编为8纵队24旅,将要开赴运城前线,李姣不顾家人的反对,拉着贾斌的手说:“我生是你的人,死是你的鬼,我一定要跟你走”。在场的部队干部,战士及村民无不动情。王镛旅长说:“阿斌,把李姣带走,待运城解放后,我主持你们的婚礼”。在三打运城时,贾斌牺牲在战场上。再后来,王镛旅长牺牲在临汾前线,李姣受不了刺激,有些精神失常,后来听说她也死在了临汾前线。死的时候手里还紧紧握着贾斌给她写的字条:“李姣,我爱你”。



    本篇图文来自网络,由陈家庄村新媒体编辑部整理发布,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